吃出情緒的安定感:從營養開始的自我照顧

在壓力四伏的現代生活中,我們的情緒經常面臨波動,而心理健康也成為許多人關注的重要議題。許多人將情緒歸咎於心理壓力、家庭困擾或職場不順,卻忽略了營養素失衡可能帶來的影響。研究指出,不良飲食與全球25%的憂鬱症有關。然而你知道嗎?飲食與營養對情緒和心理狀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常常面對情緒的失控,焦慮壓力的襲擊,卻覺得怎麼都做不好情緒壓力管理的你,可以好好參考這篇文章,我將帶領你深入理解飲食、營養素與情緒之間的連動機制,並提供實用建議,幫助你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。

情緒的產生仰賴大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正常運作,包括血清素、多巴胺、GABA、腎上腺素等,這些關鍵物質有高達90%是由飲食中的營養素提供合成的材料。而大腦本身雖僅佔體重的4%,卻消耗了全身超過20%的能量與營養。

簡單地說,吃錯了食物不僅影響身體,也會直接影響思考與情緒的穩定性。若缺乏足夠營養,大腦合成神經傳遞物質的能力下降,我們便容易感到煩躁、疲憊、憂鬱甚至焦慮。

  • 功能:鐵質是合成血清素、多巴胺、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神經傳導物質及壓力荷爾蒙的必需元素。
  • 缺乏影響:缺鐵會導致心悸、焦慮、緊張不安、情緒不穩定、憂鬱、疲勞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容易分心、失眠及不寧腿症狀。缺鐵性貧血因血液有效容積不足,會加速心跳,使人情緒焦慮、緊張不安。
  • 食物來源:肉類、部分豆類、深綠色蔬菜。
  • 注意事項:補充鐵質時應避免同時攝取茶、咖啡及乳製品,以防影響吸收。
  • 功能:具有抗發炎作用,能改善憂鬱症狀,維持大腦健康,並幫助調節谷胺酸水平,防止杏仁核過度興奮,同時增加GABA功能以保持情緒平穩。
  • 缺乏影響:可能影響DHA、EPA等腦部脂肪酸的攝取不足,進而影響壓力應對和記憶力。
  • 食物來源:深海魚油(鮭魚、鯖魚、鮪魚)、核桃、亞麻籽、奇亞籽油、海藻油。
  • 注意事項:選擇高品質且未變質的魚油。
  • 功能:參與能量代謝和神經系統運作,是神經傳導物質合成的基礎,有助於維持情緒穩定、提升專注力、緩解疲勞,並調節谷胺酸和GABA的平衡。B12對於素食者尤其重要。
  • 缺乏影響:導致焦慮、易怒、疲勞、憂鬱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下降、失眠、做惡夢、嘴巴破、膚況差、不寧腿症狀。壓力大時容易消耗B群。
  • 食物來源:營養酵母、全穀類、深綠色蔬菜、肉類、豆製品。
  • 注意事項:應選擇食物基底而非合成的B群補充劑。
  • 功能:被稱為天然的放鬆劑,能調節神經傳導物質功能(特別是GABA),幫助緩解焦慮和壓力,促進睡眠。
  • 食物來源:堅果、種子、綠葉蔬菜、黑巧克力。
  • 功能:能調節GABA和谷胺酸,防止谷胺酸過度活動,同時支持GABA的抑制性功能。
  • 食物來源:肉類、堅果、全穀物。
  • 功能:對大腦健康至關重要,幫助調節谷胺酸和GABA的活動,改善憂鬱症狀。
  • 食物來源:陽光照射、脂肪魚、強化乳製品。
  • 建議:每天曬太陽10-15分鐘(避開強烈時段)。
  • 功能:是血清素的前驅物,與情緒調節相關。
  • 食物來源:雞蛋、牛奶、香蕉、芝麻、南瓜籽、豆類。
  • 建議:搭配碳水化合物有助於吸收利用。
  • 功能:有助於肌肉和神經放鬆,降低壓力。
  • 缺乏影響:壓力大時容易消耗鈣質。
  • 食物來源:牛奶、優格、堅果、深綠色蔬菜。
  • 注意事項:選擇檸檬酸鈣或食物來源的鈣質,避免碳酸鈣等吸收不佳的補充劑。
  • 功能:一種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,有助於放鬆、減輕壓力,平衡過度興奮的神經訊號,防止反應過度。
  • 食物來源:糙米、芽菜、番茄。
  • 功能:穩定血糖,避免情緒劇烈波動。
  • 食物來源:糙米、藜麥、地瓜、水果(如番茄、香蕉)、全穀類、豆類、蔬菜。
  • 注意事項:避免精緻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飲料,因其會導致血糖快速升高又急劇下降,引起情緒波動。
  • 功能:是身體製造各種神經傳導物質的原料,影響動力與情緒。
  • 缺乏影響:可能導致情緒低落、動力缺乏。
  • 食物來源:豆魚蛋肉類(毛豆、豆腐、雞蛋、肉類)。
  • 建議:早餐攝取足夠蛋白質,有助於全天血糖穩定。
  • 功能:腸道是90%血清素的製造地,益生菌有助於腸道健康,進而影響情緒和大腦。
  • 食物來源:優格、泡菜、克菲爾等發酵食品。
  • 影響:血糖劇烈波動(過高或過低)會導致情緒不穩、焦慮、易怒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腦霧、記憶力下降。
  • 改善策略
    • 選擇低GI食物作為主食(糙米、藜麥、地瓜)。
    • 每餐均衡攝取澱粉、蛋白質和蔬菜。
    • 避免甜食和含糖飲料。
    • 早餐攝取足夠蛋白質以穩定全天血糖。
    • 飢餓時選擇健康點心(無糖豆漿、牛奶、堅果)。
  • 功能:大腦中負責處理情緒和情感記憶的警報系統,識別並處理恐懼、快樂、憤怒等情緒,並幫助記憶這些情緒反應。
  • 營養支持:Omega-3脂肪酸、維生素D、鎂、鋅、B群。
  • 行為改善
    • 壓力管理:冥想、深呼吸、正念練習。
    • 規律運動:促進大腦健康,增加杏仁核功能,釋放腦內啡。
    • 充足睡眠:特別是晚上11點至凌晨3點,有助於情緒調節和身體修復。
    • 挑戰性活動:猜謎、閱讀、學習新技能,改善杏仁核和其他大腦區域的活動。
    • 社交互動:維持良好人際關係,改善情緒,減輕壓力。
    • 創傷治療: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和治療,處理過往創傷對杏仁核反應性的影響。
  • 影響:皮質醇(壓力荷爾蒙)過高會導致焦慮、擔憂、思慮過度。月經週期或甲狀腺功能異常也可能影響情緒。
  • 改善策略:透過飲食支持,並尋求專業評估與治療。
  • 情緒性進食:當空虛寂寞時,即使不餓也想吃東西,用吃來消化負面情緒。
  • 改善策略
    • 選擇健康的零食(無糖優格、水煮蛋、堅果)。
    • 多與親友共餐,分享食物,減少孤獨感。
    • 安排放鬆時間,不依賴食物(看劇、運動、泡澡)。
    • 意識到情緒來源,不再將情緒化歸咎於自己,而是照顧身體需求。

情緒不是單靠營養補充就能全然改善,睡眠、壓力管理、人際關係等因素同樣重要。

  • 睡眠:每晚6~8小時有助身心修復,特別是晚上11點~凌晨3點的大腦修補黃金時段
  • 壓力釋放:透過冥想、深呼吸、正念練習緩解交感神經過度亢奮
  • 運動:每週至少三次有氧活動有助釋放腦內啡,改善情緒與睡眠
  • 中醫觀點
    • 肝氣鬱結 → 情緒鬱悶,宜飲綠茶、薑茶、食深綠蔬菜
    • 脾虛 → 思慮過度、胃口差,宜食地瓜、南瓜、菜粥
    • 心陰虛 → 焦慮失眠,宜補蓮子、枸杞、紅棗

照顧情緒,就從三個簡單練習開始:

☀️ 階段一:白天攝取足夠營養素,維持穩定表現

目標:穩定血糖、提升神經傳導物質合成能力、降低焦躁與注意力分散。

每日飲食重點

  • 早餐吃蛋白質+低GI碳水
  • 搭配深綠蔬菜與堅果,補充鐵質、鎂與B群
  • 補充 Omega-3、維生素D(日曬10分鐘)

推薦食譜

  • 《7-11 能量活力餐 》:鮪魚三角飯糰 + 香蕉 + 無糖豆漿 + 一包堅果
  • 《蒸魚豆香地瓜飯》:五穀地瓜飯+燙深綠色青菜+滷豆腐+清蒸魚片

🌙 階段二:晚上回到內在,學習放鬆

目標:降低交感神經興奮、安定情緒、放鬆身體、幫助入睡。

香氣是入睡前的溫柔安撫

  • 精油配方:洋甘菊、岩蘭草、甜橙、薰衣草
    功效:舒緩焦慮、安撫緊張神經、幫助入睡
  • 使用方式:睡前塗抹耳後、手腕、胸口,深呼吸三分鐘,默念: 「我允許自己放下,讓身心安頓在每一次呼吸之間。」 搭配冥想、深呼吸、正念練習更佳。

搭配飲品建議

  • 《睡前一杯好眠飲》:溫豆漿+黑芝麻粉,可以加上一片黑巧克力,補鎂與色胺酸,促進放鬆與睡眠。

建議培養好習慣

  • 晚上10點後避免大腦刺激(滑手機、看緊張影片)
  • 盡量11點前就寢,讓大腦在黃金時段完成修復

📆 階段三:每週一次|建立身心連結的儀式

目標:每週找出時間排解堆積情緒,建立自我照顧的穩定感。

儀式靈感

  • 靜心週記:寫下這週印象深刻的三件事,從這三件事我看見自己產生了什麼樣的情緒和想法。或是寫下令你最感恩的三件事
  • 做瑜伽、冥想,學習覺察自己當下的感受。
  • 常常接近大自然與大地連結。

如果你常感情緒起伏、睡不好、失去平衡,請不要急著指責自己脆弱,也許你的身體正悄悄提醒:「我需要被照顧。」

從飲食、生活習慣到香氣儀式,每一個選擇都能為自己鋪一條安頓身心的路。Pegaspirits 與你同行,讓你不只是理解安定情緒的原因,更能透過每天的飲食選擇、行為習慣、香氣儀式,實實在在有感地操作練習。

pegaspirits@gmail.com
pegaspirits@gmail.com